首页

黑冰女神椅子下痛苦的脚垫

时间:2025-05-25 07:15:15 作者:海外华文媒体人黄河寻麦香 共话运城乡村振兴 浏览量:99050

  中新社杭州12月4日电 题:台胞在杭州良渚任双语讲解员 向世界讲述中华文明故事

  作者 林波

  近日,在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博物院内,来自中国台湾的双语讲解员张文宁正用流利的英语,向外国游客们讲述良渚遗址上的故事。

良渚博物院讲解员张文宁。 (受访者 供图)

  “良渚”意即“美丽的水中之洲”。良渚遗址,1936年首次被发现。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张文宁与良渚的故事,可以从他们一家人与大陆的渊源说起。

  25年前,张文宁和丈夫廖克恕决定来大陆寻觅发展机会。

  廖克恕受访时称,彼时他们正值三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寻求向上发展的人生阶段,在和家人商量后,他们决定来到北京寻觅转型发展机遇。

  “我在家相夫教子。”张文宁笑着解释说,在大陆的第一年,她的重心以家庭为主,闲暇之余,她特别喜欢跟着课本里的历史教材“打卡”故宫、长城等文化地标,“这也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来大陆的第一个国庆节,看着烟花绽放的场景,我们感受着喜悦,对未来更是充满了期待。”虽然已过去20余年,但张文宁清晰地记得,那一晚,满城烟花绽放,绚丽的火花同样照进了他们的心中。

  她还记得,在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一晚,她走上街头,与众人齐声欢呼,共享那份无与伦比的激动与喜悦。

  缘何会成为一名博物院讲解员?

  张文宁解释说,2018年,她去听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刘斌的一堂关于“良渚文化与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讲座。

  “刘教授讲得太好玩了,我从来没有觉得良渚这么有趣,原来五千年前的城市规划就如此科学前瞻。”这让张文宁对良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讲座之后,她便开始了解良渚相关的知识。

10月31日,张文宁(左一)在良渚博物院讲解现场。 林波 摄

  “但外界对它似乎并不那么了解。”每当张文宁和朋友说起良渚时,鲜少有人知道这段横跨五千年的故事。

  “我就想着,怎么样能让大家了解这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成为一名博物院讲解志愿者,这便是张文宁的“方法”。

  2018年,考试通过后,张文宁便正式“上岗”了。

  “我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温度的讲解。”张文宁在讲解时,喜欢与游客互动,譬如提一些小问题,调动参观者的积极性。

  “文明与文化有何不同?”这是张文宁最爱提的一个问题。

  张文宁直言,这是对良渚价值认知的关键,“在良渚古城遗址被发现之前,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文明起源是距今3500年左右的商代。良渚改变了国际学术界的看法,让大家承认‘5300年前的良渚社会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文明阶段’。”

  如今,张文宁坚持每周至少在良渚博物院进行两天的讲解工作。看着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的景象,她内心充满了成就感,并对未来更多文化交流与传承的美好前景充满了期待。(完)

【编辑:惠小东】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穿过入口进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紫色花海,花海中坐落着由三个圆柱体展厅和一座观景云桥组成的现代木结构建筑。作为成都世园会主会场的低碳构筑空间,设计师将其命名为“花田驿站”。该建筑中陈列着关于碳科普、碳中和、碳达峰、节能减排等内容的文图介绍。“花田驿站”节能减排区还设置了互动装置,游客敲打着互动按钮,旁边的屏幕上显示出相应内容。“‘花田驿站’是一个低碳科普馆,向民众倡导绿色生活,互动的方式可以让更多游客感受低碳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舒凝说。

特写:夜空中最亮的星

法国汉学家高大伟是中欧论坛创始人、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出版有《中国与世界——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征之路》《中华复兴管窥》《灵感·上海》等著作。

警方辟谣“南宁出现大量裸奔人士”:已对发布不实信息的人员进行调查

彭支伟建议,要进一步破除和降低国内各地区间商品和要素流动壁垒,加快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利于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国内供应链优势,降低生产成本。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通过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最大程度绕开美国人为设置的贸易壁垒,稳定中间品出口。(完)

浙江海岛观察:一方星辰大海何以“近观”?

出院后,汪女士翻阅曾为女儿购买的一款重大疾病保险合同,发现小小所患疾病就在保障范围内。可当汪女士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金时却遭到拒绝。

上海发布新一轮燃油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和新能源汽车置换政策

“在台湾,有延平区;在南投县,有国姓井;在台东县,有延平乡;在台中市,有成功路……”新党主席吴成典感叹道,郑成功在台湾是无所不在,每个地方都有他的印记和影响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